張家界歷史
康熙
【康熙】 元(1662)年,裁九溪游擊,移安陸協副將駐九溪。康熙二(1663)年,清軍在川鄂邊境圍李自成余部,派永定衛民夫運糧,山道險遠,多累死,逾年才息。康熙八(1669)年,衛民劉明時助清兵殺茅崗土司覃蔭昌,奪回十二、十三(即今永定西北地)、十四都地。康熙十三(1674)年春,吳三桂部將吳國貴、馬三保等十萬余眾陷澧州。慈利知縣周熊兆、典史童枋投順。吳軍占永定衛屯地五年。各營戰馬散放鄉村,飼料分派于民,牧丁輪戶供給,錢糧先預征兩年,并乘夜搶金銀財寶,或以吊銬烹烙等酷刑,敲榨屯民。吳部在茅崗煉鐵,于衛城鑄大炮、造船,凡民之木、銅、鐵、油、麻、棉等搜刮殆盡,百姓多死于丁夫、匠作等苦役。康熙十八(1679)年六月,大旱,溪洞龜裂。早插中稻僅收十分之三,豆花雜物絕種。斗米銀四、五錢,民多餓死。十月,吳三桂部敗于岳州,經慈利、永定向川黔潰退,沿途燒房擄掠,焚劫一空。清兵隨即進剿吳三桂,吳所委官吏盡逃。清兵扎永定衛城,派屯民運糧以供,勞役繁苦。康熙十九(1680)年,大饑。民賴草木、野菜、葛蕨度命。每擔谷銀八錢,民多餓死。康熙二十(1681)年,清兵追剿吳三桂入黔,衛民夫役糧餉,供應不休。康熙二十一(1682)年,元至八月不雨,禾盡枯死。康熙二十二(1683)年,大水,螟蟲暴發。同年,清兵平吳三桂,師旅凱旋。衛內船支夫役,迎送繁苦。康熙二十三(1684)年,因前兵亂永定衛人多逃亡,一片荒蕪。清朝推行招撫流亡,獎勵開荒,攤丁入畝,三年不征稅,廢明朝苛派等政策,恢復生產。康熙二十八(1689)年,大旱,麥稻無收。康熙三十六(1697)年,地震從西南來。康熙四十四(1705)年,大疫。夏六月,大雷電,風雨驟至,疫止。康熙四十五(1706)年,疫復發。康熙五十三( 1714)年,因生員過八百里洞庭赴岳州應試,路險遠多病漂溺,且誤試期。督學薄有德,奏準分棚在澧州應試。康熙五十四( 1715)年,五月,旱。六月大水,稻失收。康熙五十六(1717)年三月中旬,大風拔木,毀壞房屋。同年夏,地震。康熙五十九( 1721)年八月十五日,桑植宣慰司使向國棟與湖北鶴峰容美宣慰司使田曼如各帶兵數千,在大巖屋(今五道水鄉境)會盟,永結和好;并在高10余丈,寬20余丈,能容納百余人的大巖屋石壁上刻字“山高水長,億斯萬年”為記。 |
免責聲明: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編輯或轉載稿件,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