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生活动态图_美女写真伦在线播放视频_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_被夫上司持续侵犯7天

崛起的張家界

2009——知我張家界、愛我張家界,齊心協力打好“張家界牌”(三)

更新時間:2018-03-19 12:08:08 來源:yxfuhua.cn 編輯:okzjj.com 已被瀏覽 查看評論
張家界旅游網 公眾微信號

  (3)自古情義值干金——俠義友善的仁愛精神。以土家族為主的各族人民重情重義、仁愛友善,十分看重親友鄰里之間、社會之間、家庭之間的友好和諧,推崇行俠仗義、古道熱腸。
  先說親友鄰里之間。
  本境人們把親友鄰里間的團結互助,視作做人的根本。“一家有事,百家幫忙;一家出事,百家不安。”誰家有了紅白喜事,都是傾巢出動。村中某戶因家貧而不能供兒女上學,全村各戶會湊錢幫助這戶人家。以民間組織形式出現的“姑娘會”、“老人會”,都是濟危扶困的產物。遇到蓋房屋以及開荒挖地、栽秧薅草等重大農事活動,鄰里親友會自帶勞動工具,互相幫襯,俗稱“斟手抓背”、“幫白工”。今日幫這家,明日幫那家,勞動時選出歌郎歌娘,一邊唱歌一邊鳴鑼擊鼓。這就是‘‘薅草鑼鼓”這一本土民間藝術產生的由來。
  舊時土家村寨有一個“偷中秋”的習俗:誰家媳婦過門三年了,若還不見生育,中秋之夜,就有鄰居悄悄摸進菜園子,摘下一個胖胖的冬瓜。無論是誰家的都可偷摘,主人明明知道也不阻止。將冬瓜裹于襁褓之中,放進尚未生育的這對夫婦床上,預祝他們早添貴子。這一習俗生動地反映出鄰里之間濃濃的人情昧。
  再說社會之間。
  桑植縣葫蘆殼人王家武,自清代嘉慶元年(1796年)起,雇石工百余名,歷時14年,在澧水南岸的懸崖絕壁上鑿成一條寬1米多、長20千米的懸崖棧道,既保證了行人安全,又使南岔至陳家河縮短路程30千米。而王家武財產亦因此耗盡。永順知府賜予“和善之家”匾額以示褒獎。
  永定區沅古坪人張桃妹,是名噪一方的劉三姐式的民歌手。她才華出眾,心地善良,經常用歌聲勸諭世人,調解糾紛,是深受群眾擁戴的熱心腸。一次碰到婆媳倆吵嘴,她就唱:“婆媳吵口莫記恨,雨天薅草轉背青(親)。媳婦走路婆打傘,大人遮過小人心。”一次碰上強盜正要動刀殺人,她冒死相勸。一次唐姓和龔姓齊聚了400多人槍要動手械斗,她聞訊后趕往事發地,一直唱到雙方各自撤走。
  永定區橋頭鄉的覃子仁,從1925年起到1992年去世,連續67年為過往行人施茶,不取分文。
  1998年7月特大洪災中,慈利農民朱明初抱病搶救陷身洪水的110名乘客而英勇獻身。
  2002年10月,被毒蛇咬傷的武陵源區農民趙明健,拼盡全力先解救身陷孤崖的外地游客,而置個人安危于度外。
  2008年5月,正在四川旅游的14名慈利護士,遭遇突如其來的大地震,在生死難以預料的特定情形下,主動投身救死扶傷的工作。
  朱明初、趙明健和慈利14名護士的俠骨熱腸,展示與更新著張家界人的美好形象。
  三說家庭之間。
  1935年,永定籍紅軍侯清芝一家八口毅然參加長征,長征途中死了幾個,還有三位親人失散了。為了尋找長征途中失散的三位親人,一家人開始了不折不撓的尋親之旅。侯清芝這一代尋找了幾十年,臨終時仍然叮囑兒女要想辦法找到草原上的骨肉親人。2004年,侯清芝的兒女從電視節目中偶爾得知四川紅原縣瓦切鄉一名叫侯德明的老人,想尋找他在“湖南大庸”的親人。侯家于是迅速組成尋親團,前往四川,終于找到了68年前離散的親人。
  慈利籍臺灣老兵胡余清,1948年被抓丁時,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1949年隨部隊輾轉到了臺灣,一直沒有成家,魂牽夢縈的便是有朝一日回老家來與他的妻子、兒女團聚。臺灣的政策松動后他回老家探親,才得知兩個孩子早已病天,結發妻子曾一姑也早已改嫁。砸爛骨頭還連著筋,胡余清得知曾一姑后來的丈夫一年后病逝,就先后13次回鄉看望曾一姑,1999年兩人重續舊緣,又結為一家。這一年,胡余清75歲,曾一姑74歲。從1948年到1999年,整整51年時光,足可見張家界男人的重情重義。
  永定區沅古坪山區一男子,前些年癱在床上,隔三岔五被他媳婦哄進大背簍,背著他往自家菜園子、稻田、山林轉悠轉悠,跟他商量地里的春種秋收,跟他敘說村里的家長里短,用這種方式給丈夫解悶散心。感動得鄉親鄰里都夸癱子命好,娶了這么個賢惠媳婦!
  (4)山臨絕頂我為峰——爭為人先的進取精神。敢為天下先,被概括為“湖南人精神”。地處湘西北的張家界,同樣有著自強不息、爭為人先的優良傳統。1911年辛亥首義,第一個率全營將士攻占武昌城頭,第一個把戰旗插上武昌城頭的,就是張家界籍的谷壯猷。1927年8月1日,追隨賀龍在南昌城頭打響第一槍的隊伍中,就有張家界籍的三千子弟兵。參與研制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的“兩彈一星”元勛中,就有張家界籍的陳能寬院士。張家界籍的著名經濟學家卓炯,被理論界稱為中國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理論的開拓者。水稻專家王子立以“水稻控蘗增粒技術”獲得國家發明獎,迄今為止是中國水稻栽培技術領域唯一獲得這一獎項的人。王國興的人工孵化繁育大鯢,取得了重大技術突破。開發五倍子系列產品的“貿源化工”,創始人湯先赤10年前還是一個走村穿寨收購五倍子的小販,數年光景已位居全國同行業之首。  王子立、王國興和湯先赤三人,都是“土八路”出身,卻都在科技領域作出了讓張家界引為自豪的業績。2000年以來張家界接連出了三個全省高考狀元,說明自強不息、爭為人先精神,正在我們的青少年一代身上可喜地傳承。
  湖南省14個地級市(州)中,張家界建市最遲,下轄區縣最少、人口也最少。但是這并不妨礙張家界人爭為人先。即以30年間張家界旅游開發建設所創造的一系列業績為例:
  1982年,張家界誕生了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
  1992年,張家界被列入中國第一批世界自然遺產;
  2004年,張家界被列入中國第一批世界地質公園;
  1987年開漂的茅巖河漂流,成為中國旅游第一漂:
  1996年上市的“張家界旅游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成為中國旅游第一股;
  始于1991年的張家界國際森林保護節,是世界上第一個以森林保護為主題的國際性旅游節慶活動;
  2001年起執行的《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遺產保護條例》,是我國第一部保護世界自然遺產的地方性法規;
  2004年起,我市在全國地級市中率先啟動生態市創建,并開全國風氣之先,每年市人代會向大會報告環境保護工作;
  1997年起,我市連續三屆12年榮獲全國社會治安優秀單位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地市,09年捧回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榮譽“長安杯”,成為湖南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
  加上人類首次駕機穿越自然山天門土家風情園的木質結構吊腳樓“九重天”、百龍觀光電梯等紛紛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印證了爭為人先精神結出的累累碩果。
  (5)天門開云氣通——開明開放的包容精神。古人吟詠天門的作品中,有“天門無鎖白云封”的句子,也有“天門開云氣通”的句子。這一“封”一“通”,寓意由封閉走向開放的過程。
  張家界歷史上有過五次大的移民。一次是4000多年前舜“放罐兜于崇山”,以及2000~3000多年前庸國、巴國、楚國相繼被滅期間的流離轉徙;一次是東漢年間市域經常發生土民暴動,少則數千人多則數萬人甚至十數萬人,從而出現大規模的軍屯;一次是明代實行大規模軍屯;一次是明末清初,永定衛、九溪衛發生長達40余年兵亂,“人戶百中僅存一二”,于是制定政策吸引大量外來人口;一次是1988年地級市建立以后。歷史上這幾次大的移民,促進了多元文化交流,熔鑄了一種兼收并蓄的包容文化,一種文化開放精神。比如土家族的宗教信仰,就是十分的多元:除去本民族的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土王崇拜、多神信仰,道教、佛教、基督教都不乏信仰者。張家界市區普光寺,儒釋道三教同居一隅相安無事而且相依相攜,就是一個絕好的證明。
  民國三年(1915年),永定縣改叫大庸縣后,一位縣長曾依“大庸”二字,撰寫了一副有名的對聯:
  繼往開來有容乃大,
  頂天立地不易謂庸。
  “有容乃大”無疑是本境包容文化和開放意識的生動寫照。
  5.張家界與湘西常德和武陵山區的關系——澄清“張家界屬于湘西文化”的糊涂認識。
  正因為湘西不只是一個地理概念,它還是一個州的行政區劃,所以說張家界屬于湘西文化顯然不合時宜,也缺乏對張家界最起碼的尊重。至于“大湘西文化”,從地理看,張家界市、湘西州、懷化市的確同屬湖南西部地區;從文化的角度看,確也有一些相通的內容,因為這個湖南西部地區的“大湘西文化”同時又屬于武陵山區文化圈這個大的范疇。當然,張家界文化與大湘西文化同中有異,自成一格。如前所述,張家界地處云貴高原向庭湖平原過渡的接合部,同時地處漢族地區與土家族地區的接合部,這兩個接合部特點湘西和懷化都不具備。打個比方,我們張家界好比是地處門檻內外,湘西、懷化則在屋子里頭。由兩個接合部孕育的張家界文化,自然就有不同于湘西、懷化的地方了。
  再打一個比方:如果把武陵山脈比作父親,那么同屬武陵山脈的貴州、湖南的沅水、湖南的澧水、湖北的清江、重慶的黔江就好比是這位父親娶下的幾個女人。武陵山脈和沅水一道養育的懷化、湘西、常德的一部分以及貴州的銅仁、鎮遠等地,同武陵山脈和澧水養育的張家界以及常德的一部分,同武陵山脈和清江養育的恩施、宜昌,就好比是同父異母的兄弟,而絕非父子關系,更不是依附和從屬關系。換言之,從血緣上講,張家界與本省湘西、懷化以及常德是兄弟關系;從行政區劃上講,張家界與他們是友好睦鄰關系。既然有血緣關系,肯定就有一些相同和相通的文化,如擺手舞、梯瑪神歌、茅古斯、哭嫁、土老司、吊腳樓等等,整個武陵山區的土家族都有。但除了共同點,又各有差異和特色。即以張家界和湘西為例:他湘西龍山出土了戰國秦簡,我們張家界慈利則出土了戰國楚簡,而且是湖南省發現楚簡數量最多的一批(一千多枚);他湘西有德夯苗寨、三江苗寨,我張家界有王家坪、沅古坪土家吊腳樓村寨;論土司文化他有我也有,論衛所文化我們比他湘西更有特色;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賀龍領導紅色割據,也包括他們的龍山、永順等在內,但畢竟我們這邊是大本營;他有盤瓠文化,我們有古大庸文化及“三墓三子”,我們崇山的罐兜還是湘西、懷化、貴州、廣西乃至越南、日本一些苗族的老祖宗;我們有砂巖峰林、天門、芙蓉龍為代表的地質文化,他沒有;可惜我們的永定古城給毀得面目全非了,如果保留到今天,一點不會比鳳凰差,那又是一番什么樣的局面啊。總之,湘西也好,常德也好,都是我們的好兄弟,好鄰居,我們的態度一是要友好,二是要虛心學習他們的長處。但有一個基本點:兄弟之間既然分家了,自立門戶了,就應該有自己的謀劃盤算,有自己的文化自信、自尊和自覺。去年熱播的電視連續劇《血色湘西>,每集片頭出現的那首插曲一下子廣為傳唱,不也是用的張家界民歌嗎!總之張家界文化一點不比他們差,根本沒有必要作繭自縛,把自己置于湘西的文化陰影之下。
  再說澧水。千萬不要小看了這條澧水。在湖南湘資沅澧四大水系中,澧水流程最短,是個小弟弟。然而湖南境內最具代表性的舊石器文化和新石器文化,恰恰集中在流程最短的澧水流域:地處澧水中游的石門縣燕兒,出土了湖南境內迄今為止唯一一具舊石器時期的古人類化石,被考古界稱之為“石門人”,從而成為湖南境內先民的代表;地處澧水下游的彭頭山,是湖南境內、也是迄今整個長江中游地區發現的最古老的新石器文化遺址;與彭頭山毗鄰的城頭山,第一期城墻筑造于6000年前,是中國目前所見到的年代最早的城墻,這里還出土了目前世界范圍內年代最早的稻田,發現了時代最早的完整祭壇和最早劃船用的槳板。這一系列震驚世界的考古新發現,意味著這里曾經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所以為什么20世紀80年代慈利一下子挖出那么多舊石器、新石器以及商周遺址,永定、桑植也挖出從舊石器時代到秦漢時期的大量文化遺存,說明這條不足千里的澧水,人類活動古老得很。
  稍稍留意一下本境的歷史沿革就會發現,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算起,到現在總共2230年,張家界兩區兩縣,與今常德市的石門、臨澧、澧縣、津市、安鄉這些同屬澧水流域的縣份,在1938年以前,長時間同屬一個行政區域。至于本境的兩區兩縣,在2230年中同屬一個行政區域的時間,長達2100多年!慈利劃歸常德管轄的時間總共只有50年,即1938年至1988年;桑植、永定一并劃歸湘西州管轄的時間總共只有36年,即1952年至1988年;另外,桑植單獨歸永順府管轄的時間是180年,即1735年至1915年。
  永定城有一副老對聯:“潭口有缺紅日補,天門無鎖白云封。”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本土文化融開放性與閉塞性于一體的寫照。張家界文化作為武陵山區文化圈和澧水流域文化帶交匯融合的產物,它與武陵山區諸州市——山同脈、人同族、文化同根,它與澧水下游幾個縣份——水同源、政同區、文化同流,前者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后者是同母異父的兄弟。張家界本境的兩區兩縣,從古至今則是山同脈、人同族、水同源、政同區,其文化精血根植于同一座武陵山脈,其文化母體源于同一條澧水河,毫無疑義是同父同母的骨血兄弟,這是最基本的文化認同。《三國演義》開篇說“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張家界的兩區兩縣卻是合久分少,才分又合。俗話說“同船過渡是五百年前修就”,同船過渡不過是幾分鐘幾十分鐘,而我們這是2000多年哪!2000多年里,天下發生了多少歷史變故和變革,而我市兩區兩縣基本上沒有分開過,這是非常少有的現象。而且一搞旅游開發,幾個胞兄胞弟又回到一個鍋子吃飯,這就更加說明是緣分注定了。正如《三國演義》片頭歌所唱的:“青山依然在,幾度夕陽紅”,“一壺濁酒喜相逢”。搞清楚原本就是同胞兄弟,現在又回到一家子,相信大家會更加珍惜這種緣分和手足情分,同創歷史,共擔命運,齊心協力打好“張家界牌”,一同把我們張家界建設好。

張家界旅游網

  免責聲明: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編輯或轉載稿件,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分享到:

復制本文地址 收藏 打印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