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所在的位置是:張家界旅游網首頁>>城市概況>>張家界地理
張家界地理
(七)土壤 【石灰巖風化物】 石灰巖風化物分布于全市各地,包括泥質、炭質、硅質、灰巖和白云質灰巖風化物,主要由碳酸鈣組成,也有碳酸鎂和其他雜質。土壤較粘重,透水性差,含鈣質高,凝聚力強,棕黃色或紅色,呈中性至微酸性反應,土層厚薄不一,堿解氮含量中到豐,磷鉀含量隨母質礦物質組成及風化程度不同而有差別,速效磷易被固定,造成土壤缺磷。其母質發育的自然土壤有紅土、灰黃土、紅灰土、灰泥土、黃灰土和灰巖黃棕壤等,水稻土有淺黃泥田、灰黃泥田、灰泥田、青泥田等。 【紅土母質】 紅土母質主要分布于桑植縣澧源鎮、五里橋、利福塔、長潭坪、涼水口、倉關峪、新街、廖家村、兩河口、上洞街等鄉鎮。紅土土層深厚,鮮紅至黃棕色,質地粘重。養分缺乏,鐵鎂含量多,呈酸性反應。發育的自然土壤多被開墾為稻田,有淺黃泥、紅黃沙泥、石灰性紅黃泥等。 【板頁巖風化物】 由板頁巖經物理、化學和生物共同作用而成。主要分布于桑植縣五道水、陳家河、廖家村和涼水口、瑞塔鋪、官地坪區的部分鄉。土壤質地較粘重,透水性差,含氮、磷、鉀,養分較多,呈酸性至微酸性反應,顏色黃棕色。板巖、頁巖地區無地下溶洞,地表水豐富,林木繁茂;抗蝕力弱,一旦被破壞,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土層薄,土壤含大量的巖石碎片。發育的自然土壤有板頁巖黃紅壤、板頁巖紅壤性土、板頁巖黃壤和板頁巖山地黃棕壤。耕作土壤,旱土有板巖黃紅壤,黃紅巖渣子土。水稻土有淺黃泥、扁沙泥、黃泥田、青泥田等。 【河流沖積物】 河流沖積物主要由近代河流在洪水期間,攜帶上游泥沙淤積而成,為一種異元母質,分布于澧水干、支流沿岸。土層上細下粗,二元結構明顯。土質疏松、肥力較高,呈微酸性至微堿反應。自然土有潮土,旱土有沙土,水稻土有河沙泥土。 【砂巖風化物】 砂巖風化物由石英砂粘和泥土組成。形成的土壤土層深厚,土質疏松,砂性重,通透性強,保水保肥力差,養分含量少,溫度變化幅度大,一般呈中性或微酸性反應。主要分布于桑植縣城郊、瑞塔鋪、廖家村區以及涼水口、馬合口等。發育的自然土壤有砂巖黃紅壤、砂巖紅壤性土、砂巖黃壤、砂巖山地黃壤。耕作土壤,旱土有紅沙土、鹽沙土、黃壤沙土、黃棕沙土;水稻土有黃沙泥田、青沙泥田等。 【紫色砂頁巖風化物】 桑植縣內主要是三迭紀的紫色頁巖經物理風化破碎而成,分布于各種峽谷和低山丘陵。土壤結構疏松,易受沖刷,土層淺薄,土中央含半風化的巖石碎片,下層無明顯差異,呈均一的紫色或紫紅棕色,含磷、鉀、鈣較少,呈微酸性至微堿性反應,部分有石灰反應。土層中保留有相當數量的碳酸鈣,土壤抗蝕力弱,有機質含量低,酸堿度變化幅度大。該母質發育的自然土壤有酸、中、堿性紫色土紫泥土。耕作土壤,旱土有紫泥土、紫砂土,水稻土有淺紫泥田、紫砂田、紫沙泥田、青紫泥田等。 【山地黃壤土】 屬土壤的類型之一。發育多種母質,土體中氮化鐵水而呈黃色,鹽基離子淋溶強烈,下滲流水,故酸性高,多分布于海拔450米~1100米之間,垂直分布在黃壤之上,包括黃壤土和黃壤性土兩個亞類。適植云杉,宜栽馬鈴薯。此類土壤在張家界分布廣泛,面積達到277萬余畝,其中僅桑植縣面積為1,464,863畝,占全縣總面積的27.7%。 【水稻土】 (淹育型、潴育型、滲育型、潛育型、沼澤型、礦毒型)是全市主要耕作土壤,由人類長期經營活動水耕熟化而成。因為土形部位和受水作用的強弱及時間長短不同而形成淹育、潴育、滲育、潛育、沼澤及礦毒性型。 【淹育型】 多分布于水利條件差的山腰山崗上部,所處位置高,水源全靠下雨,常受旱災威脅,當地稱為“天水田”、“雷公田”,水耕水種時間短,受水作用弱,犁底層以下很大程度反映出原來土壤成土母質的本來面貌,耕作淺薄,土壤有機質含量低,結構性差,養分不足,作物生長緩慢,穗短粒少,產量低。淹育型土壤又因成土母質不同可分為淺黃泥、淺黃沙泥、淺灰黃泥、淺灰泥、淺酸紫泥、淺堿紫泥、淺巖渣田、淺紅黃泥9個土屬20個土種。 【潴育型】 分布于沖田、壟田及低排田,成土過程受水的作用較強,潴育現象明顯,淋溶淀積層(即潴育層)一般在20厘米以上,水利條件好,排灌容易,一般旱澇保收。大多離村寨近,耕作年代久,土壤熟化程度和施肥水平較高,肥沃。因成土母質不同有黃泥田、巖渣田、扁沙泥田、黃沙泥、灰黃泥、灰泥田、酸紫泥、中性紫泥、堿紫泥、紅黃泥、河沙泥11個土屬之區別。 【滲育型】 發育于砂巖、板頁巖等母質,大多屬于地勢較傾斜的排田,由于緩坡地段上地下水側向流動和地表水下滲發生的淋溶漂洗作用,鐵、錳及鹽基離子流失,二氧化硅析出,土體顏色灰白,質地較輕,有機、無機體破壞淋失、土壤沉積層潛化,吸收力低。此亞類水稻土在桑植縣內有白鱔泥、白散泥兩個土屬,白膳泥、白磁沙泥、由散泥、青隔白散泥四個土種。 【潛育型】 發育于各種母質,分布于山谷、山沖、低處或塘壩、水庫的下方,因受地形部位和水文條件因素的影響,地下水位較高,水分長期在犁底層以下淤積,土壤處于原狀態,土粒分散,結構不良,土體呈青灰色,土性冷,通透性差,有機質分解緩慢。 【沼澤型】 發育于各種母質,大都在低山、丘陵區正溝的落灣、落腳處,由于地勢低排水不良,冷浸水終年浸漬稻田,造成土壤全層潛育。如同沼澤一般,耕層水泥成糊,泥腳深而糊爛,“人下齊腰,牛下齊肚”,土壤質地較粘,通氣不爽,水利條件差,有機質分解緩慢,土內養分少。桑植縣沼澤水稻土有爛泥田,石灰性爛泥田兩個土種。爛泥田分布于五里橋、利福塔、走馬坪、涼水口、河口、廖家村、芭茅溪鄉的沖壟低洼處。石灰性爛泥田分布于五里橋、南岔、空殼樹、汨湖、竹葉坪、芙蓉橋、赤溪、劉家坪、谷羅山等鄉。 【礦毒性型】 桑植縣僅70余畝,因受工礦毒水、毒物污染,土內含礦毒物質,呈酸性反應。養分含量不足,分布于上河溪鄉熊家坪(51畝),谷羅山上坪村(20畝)以及縣城赤溪河附近有少許。 【紅壤土】 面積208,403畝,占桑植縣總面積的3.94%,其中旱土8151畝,山地200,252畝。分布在黃壤之下,含三氧化二鐵故為紅色,呈酸性,酸瘦粘板是該土類的主要特點。縣內紅壤土類有黃紅壤、紅壤性土(幼年紅土)兩個亞類。黃紅壤面積140,419畝,屬黃壤向紅壤過渡的一個土壤類型,土壤中氧化鐵水解程度高,土壤呈酸性反應,此亞類在縣內有板頁巖黃紅壤、耕型板頁巖黃紅壤、砂巖黃紅壤、耕型砂巖黃紅壤、灰巖黃紅壤、耕型灰巖黃紅壤六個土屬。紅壤性土面積66,618畝,占桑植縣總面積1. 26%,發育于多種母質,分布于坡度大的地段,土層40厘米以下,含有較多的巖石風化碎片,縣內有板頁巖紅壤性土、耕型板頁巖紅壤粘土、砂巖紅壤性土、耕型砂巖紅壤性土四個土屬。 【紅色石灰土】 發育于多種灰巖母質,分布于紅壤和黃壤地帶的石灰巖地區,多處于山麓坡地,土層厚薄不一樣,游離氧化鐵含量高,土壤呈紅色或黃色,鈣質有一定的淋失,土壤質地比較粘重,水分上缺下豐。該土類有紅色石灰土、黃色石灰土兩個亞類。此類土,在桑植縣分布較廣,其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47.9%。 【河潮土】 主要分布在永定區、慈利縣沿澧水及其支流兩岸谷地。此類土宜種糧棉、蔬菜、花生、甘蔗、柑桔。 【菜園土】 全市分布較廣。適宜于多種蔬菜的種植,栽培。 【黑色石灰土】 發育于石灰巖母質、零星分布在山頂石灰巖隙巖殼低平處,是一種典型的石灰巖發育的土壤,土體黑色、腐殖質多,石灰質多,顆粒結構好。土層薄,缺少鉀,有機質和堿解氮含量豐富。此類土在全市分布面積有限。 【黃棕壤土】 分布在海拔1100米以上的中山地區,垂直分布在山地黃壤之上,包括山地黃棕壤、黃棕壤性土兩個亞類。此類土在全市均有分布,面積約占全市總面積的9%。山地黃棕壤:有板頁巖山地黃棕壤、耕型板頁巖黃棕壤、砂巖山地黃棕壤、耕型砂巖黃棕壤、石灰巖山地黃棕壤、耕型灰巖黃棕壤六個土屬。山地黃棕壤土由于坡度較大,受雨水沖刷作用,土層淺薄,質地為壤土,巖石碎片較多;有機質和堿解氮含量豐富,有山地黃棕壤土、耕型山地黃棕壤性土兩個土屬。 【黃色石灰土】 黃色石灰土亞類,分布于全市海拔450米~1100米的石灰巖區。由于鈣的淋溶強度不一,可分黃色石灰土,耕型黃色石灰土兩個土屬。 【紫色土】 此土類由三迭紀紫色砂巖、紫色頁巖發育而成。主要分布于桑植縣東南部和中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區,丘陵或山頂土層淺薄,中坡下部或坡腳土層較厚,受母巖母質影響,土體為紫色,土壤分為酸性、中性和堿性,礦物質養分含量較豐富。包括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堿性紫色土三個亞類。酸性紫色土分布于低山丘陵區的山坡中、上部,植被覆蓋率比較高。根據利用方式,可分為酸性紫色土、耕型酸性紫色土兩個土屬。中性紫色土鈣質被淋洗,呈中性反應,有紫沙土、耕型中性紫沙土兩個土屬。堿性紫色土植被覆蓋率低,水土流失嚴重,多為巖石風化物形成的幼年土壤,鈣質淋溶程度輕,石灰反應中到強,土體顏色多為暗紫棕——紫棕色。 【區域性分布】 受頁巖母質、地貌、水文、成土年齡等地區性影響,桑植縣內土壤區域分布明顯。石灰巖分布廣泛,凡是石灰巖區域,土壤主要是石灰巖黃紅壤、石灰巖黃壤和石灰巖山地黃棕壤;其次是黑色石灰土和紅色石灰土等。水稻土則有淺灰黃泥、灰黃泥、灰泥田等。陳家河、官地坪、涼水口的部分鄉,分布著板頁巖,其土壤有板頁巖黃紅壤、板頁巖黃壤、板頁巖山地黃棕壤,水稻土則有淺黃泥、淺巖渣田、黃泥田、扁沙泥田、青沙泥田等。倉關峪、河口、大木塘、巖屋口、四方溪、龍潭坪、淋溪河、麥地坪、西蓮、上洞街、廖家村、五里橋等鄉,有砂巖分布。其風化物發育的土壤,有砂巖黃紅壤、砂巖黃壤、砂巖山地黃棕壤。水稻土有淺沙泥、巖渣田、黃沙泥、青泥田等。縣內中部和南部低山丘陵廣泛分布紫色砂頁巖,土壤為紫色土。水稻土有淺紫泥、紫泥、青紫泥、青紫沙泥等。澧水及各支流沿岸母質屬于河流沖積物,土壤為河潮土。水稻土有河沙泥、青紫潮沙泥等。城郊,瑞塔鋪區部分鄉有古河流沖積 物形成的紅土母質,發育的水稻土為淺紅黃泥。中小地形和地下水位高低不同,從山頂到山腳谷地,依次出現淹育性、潴育性、滲育性、潛育性以至沼澤性水稻土。水質不同也對水稻土演變影響顯著。巖溶水長期引灌的稻田,泥土的PH值升高。發生石灰反應。 【垂直性分布】 因海拔高度的變化與之相應的生物氣候的變化而依次出現的不同土壤類型呈垂直性差別。垂直帶譜基帶為黃紅壤亞類,垂直向上依次為山地黃壤、山地黃棕壤。溪河沿岸為河流沖積土。市內各類土壤出現的高度,大致在海拔450米以下為黃紅壤,450米到1100米為山地黃壤,1100米以上為黃棕壤。農業耕地呈垂直分布規律,垂直向上,水稻土減少,旱土增加;而水稻土從山頂到山腳,依次為氧化型的淹育性水稻土,氧化還原型的潴育性水稻土,和還原型的潛育性以及沼澤性水稻土。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增高,土壤類型因氣候、植被關系自南至北,從黃紅壤到黃棕壤逐漸增加;反之,從黃棕壤到黃紅壤逐漸減少。耕作土壤由東南到西北,呈現稻田逐漸減少,旱土逐漸增多的趨勢。 【土層厚度】 永定區271. 23萬畝山地土壤,土層厚度在40厘米以內,薄土層面積41.7萬畝,占山地總面積的15.4%;40厘米~80厘米的中土層有161. 68萬畝、占山地總面積的59.6%;大干80厘米的厚土層面積有47.85萬畝,占山地總面積的17.6%。全區厚土層所占比例較少,說明水土流失嚴重。 【土壤厚度】 永定區內一般高產土壤厚度,稻田應在16厘米~20厘米之間,旱地應在20厘米以上。全區有稻田30 .19萬畝,10厘米以下1.24萬畝,占稻田總面積4.1%;10厘米~15厘米4.36萬畝,占稻田總面積的14.4%;16厘米~20厘米24萬畝,占稻田總面積79.49%;20厘米以上5953畝,占稻田總面積的1. 97%。旱地總面積14 .08萬畝,其耕層小于10厘米的1. 01萬畝、占旱地總面積的7.2%;10厘米~15厘米3.66萬畝,占旱地總面積26%:16厘米~20厘米9.15畝,占旱地總面積的64.9%;大于20厘米2528.5畝,占旱地總面積的1.8%。 【土壤質地】 永定區水稻土壤土面積23.68萬畝,占稻田總面積的78.44%;偏沙沙壤土面積2.65萬畝,占稻田總面積的8.8%;偏粘的粘壤土3.85萬畝,占稻田總面積的12 .75%。旱土沙土面積814畝,占旱土總面積的0.6%;沙壤土3. 51萬畝,占旱土總面積的24.9%;壤土8.22萬畝占旱土總面積的58.4%;粘壤土2.27萬畝,占旱土總面積的16.1%。 【土壤養分】 據室內常規分析資料統計,永定區土壤養分含量比較缺乏,不能滿足作物正常生長的需要,特別是近幾年農民大量單純施用化學氮肥,使土壤養分出現了有機肥與無機肥,氮與磷、鉀之間的比例失調,土壤緩沖能力逐步下降,土壤板結。目前施磷、鉀肥的效果明顯。據31個土樣的有限分析,按省土肥確定的微量元素含量標準,全區各種水稻土的有效態銅、錳、鐵含量均高,超出臨界值范圍。尤以板巖發育的水稻土有效銅含量超過5PPM;砂巖發育的水稻土,有效鐵含量在120PPM以下;而各種水稻土的有效鋅、硼含量都在臨界值以下;鋅的有效含量平均低于1PPM,處于缺乏狀態;有效硼的含量只有0.32PPM,呈極缺狀態,經試驗施用鋅硼效果顯著。全縣推廣施用鋅于水稻、硼于油菜,均能較多增產。另外從水稻土養分含量看,無論何種母質,何種土壤,均隨地勢部位的不同,由低向高呈梯級遞減,即沼澤性大于潛育性,潛育性大于潴育性,潴育性大于淹育性水稻土。 【土壤酸堿度】 永定區耕地面積44.27萬畝,酸堿度大多數在PH5.5~7.5的微酸至中性范圍,共35.74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80.7%;微堿性PH大于7.5的耕地57.2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12.9%;PH4.5~5.4的酸性耕地2.73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6.2%;PH小于4.5的強酸性耕地800畝,占耕地總面積的0.2%。 【土壤亞鐵反應】 永定區水稻土在60厘米以內,有亞鐵反應的面積5. 12萬畝,占稻田總面積16 .96%,其中亞鐵強度反應的3.38萬畝,占稻田總面積11. 21%;亞鐵中度反應的有1.06萬畝,占稻田總面積的3.52%;亞鐵弱度反應的6710畝,占稻田總面積2.22%。 【林牧用地評價】 全市林牧用地數量大。如桑植縣林牧用地面積就占全縣總面積的79.1%,尚未很好地科學開發,利用率低。一等地面積l,008,219畝,占林牧用地的24%。土層深厚大于80厘米,坡度較小,適宜用材林、經濟林和牧草的生長。二等地面積1,844,200畝,占林牧用地的44%,土層大于40厘米,適宜多種林木、飼草生長,但因地勢、海拔、坡度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影響,森林一經破壞,植被不易恢復,導致水土流失,宜封山育林,發展水源林,保護水土,調節氣候,發揮其生態效益。平坦地帶,可種植人工牧草,發展畜牧業。三等地面積1,334,326畝,占林牧用地的32%,海拔高,坡度大,土層薄,氣候寒冷,常遭受冰封雪凍,林木生長緩慢,植被破壞后很難恢復。 【耕地評價】 僅以桑植縣為例。該縣一等地面積522畝,僅占耕地面積的0 .14%,全為稻田。地勢開闊平坦,陽光充足,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堿解氮和速效磷鉀含量豐富,且水供應協調,排灌自如,地下水位低,適宜種植多種作物,并能實現高產。二等地面積35,336畝,分布在地勢比較開闊的溪河沿岸、河谷臺地或低山山麓,土層,質量和肥力中等,光照水利條件較好。但有一定的阻礙因素,正常年景能獲得較好收成。三等地面積341,601畝,占耕地面積的90.5%,其中稻田184,728畝。這類耕地多分布在山坡或低谷,光照偏弱,水利條件差,土層較淺,不同程度地存在瘦、冷、陰、漏、潛、旱、酣等障礙因素,單產低而不穩。因面積大,是造成種植業特別是糧食產量徘徊的客觀原因之一,需要大力改造,注重用地與養地結合,排除主要障礙因素,提高土地利用率。
關于我們 | 鄭重承諾 | 聯系我們 | 誠聘英才 | 隱私政策 | 法律顧問 | 合作伙伴 | 挑錯有禮 | 支付方式 | 加入收藏 | 二維碼
湖南僅此一家蟬聯十次全國百強旅行社,是您的最佳選擇! 湖南華天國旅張家界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
Copyright © yxfuhua.cn 2000-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湖南省張家界市子午路340號 Email:travel@okzjj.com 預訂付款
友情鏈接: 張家界客棧 張家界導游網 鳳凰古城旅游網 張家界會議會展網 張家界旅游攻略網 zhangjiajie travel
湘公網安備 430802020001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