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臺寺位于湖南省衡陽市南岳區(qū)瑞應(yīng)峰下。這里海拔600余米,夏季平均氣溫28攝氏度。四周蒼松翠竹,濃蔭蔽日;徑幽溪吟,山鳥啼鳴,是一個修行和避署的理想勝地。歷代高僧曾駐錫這清虛靈寂之境,使得南臺古剎成為天上人間的“三寶凈地”。南臺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監(jiān)年間(502-519年)傳說海印和尚來到南岳后,見瑞應(yīng)峰下有處平坦之地,翠巒環(huán)繞,茂松修竹,蒼翠飛煙,于是結(jié)茅造庵,草創(chuàng)此寺。因地處山陽,故名“南寺”,后又改名為“南臺寺”。現(xiàn)在寺院齊堂后面有一處摩崖石刻,上刻三個徑大二尺的橫額“南臺寺”大字。兩旁分別刻有“梁天監(jiān)中”及“沙門海印”的題款。
唐天寶二年(742年)希遷和尚自江西青原山來南岳結(jié)庵于寺東大石上,時人稱為“石頭和尚”。他在瑞應(yīng)峰下,大闡禪宗宗風(fēng)。天下佛子慕名而來,在座前聽其講經(jīng)說法,法徒日益增多,故南臺寺不斷擴建。自晚唐五代到宋時,當(dāng)朱熹與張栻于乾道三年(1167年)霽雪唱和于南岳,來此寺游覽時,此寺已是“閣迥規(guī)模穩(wěn)”,有“天際瑤臺”之盛況。明弘治年間(1488-1505年),有無礙和尚自信陽來此,他居石巖,啖野菜、衣百結(jié),南岳鄉(xiāng)紳為其苦修動容,捐資助其修建庵堂。清乾隆年間,寺宇因年久失修,瓦碎椽斷倒塌。僧人中不肖者乘機分割寺產(chǎn),各在南岳大廟西廊營建私庵分居,自稱為“新南臺寺”、“老南臺寺”。直到清光緒時,祝圣寺主持淡云和尚與其法徒妙見,見新老南臺真?zhèn)尾⒊?ldquo;互相爭利,有辱佛門”,決心重振南臺禪風(fēng)。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有四川巡撫與僧人福成、淡云、默安等,在荊棘叢生的亂石之處,找到了石頭希遷的“見相寶塔”碑刻和刻有“南臺寺”石頭橫匾的古剎遺址,三人遂立下誓愿,要盡畢生之力修復(fù)寺宇,中興南臺。他們奔走十方,經(jīng)過十四個春秋,終于募資一萬八千余貫。重建工程從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開始,歷時五年告竣。一座恢友壯麗的青磚青瓦佛門古寺,巍然屹立于南岳翠微之頂,成為漢傳佛教中一座佛光閃耀的名剎。
以上部分圖片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出處不詳,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