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社區成立的6年時間內,辦公地點搬了4次,原來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現在總算告別了租房辦公的日子,有了自己的陣地,社區居民辦事更加方便快捷了。”6月9日,記者走進位于市城區中心的解放社區,映入眼簾的居民服務大廳寬敞明亮。社區黨支部書記李金和告訴記者,從2007年開始,由團市委牽頭,市民政局、永定區區委辦、團區委為后盾單位的黨建聯點扶建工作組進駐社區,開展社區黨建聯點扶建工作以來,后盾單位工作組在組織建設、社區陣地建設、社區服務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特別是社區陣地建設,“如果讓我們社區自我發展,十年我們都難以建成這么好的辦公用房,這三年比十年還強。”李金和快人快語,直言不諱。 2007年,按照市委的統一部署,125家市、區直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作后盾,選派237名干部組成了42個工作組,進駐市區全部42個社區,全面開展第一輪社區黨建聯點扶建工作,通過整合各方面的資源、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三年來,社會各階層、各方面積極行動起來,關心社區、支持社區、建設社區、回報社區,社區面貌發生了根本轉變,基本實現了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處議事、有章理事和構建區域化黨建格局的“四有一化”要求,社區黨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和創造力明顯增強,社區居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在中組部《黨建研究》的2009年第二期上,我市的開展社區黨建聯點扶建工作得到了肯定。
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相對較低、城市基礎設施落后、市民文化素質偏低的城市社區現狀,催生了在社區開展黨建聯點扶建工作。 自然風光,是張家界的基因;張家界,也正因為這絕無僅有的自然風光而誕生。而很少有這樣的城市,將這兩種截然相反的氣質匯聚在一起:山上風光無限,游客贊不絕口;城市“衣衫襤褸”,備受責難。面對世界獨一無二的自然景觀資源和不相匹配的城市,張家界人驕傲的背后難免羞愧。 如何把張家界的城市建成與名山相匹配的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薄弱的社區基礎設施如何與城市規劃相配套?社區居民的素質如何提高?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從農民到居民到市民再到文明市民的艱難轉身?接踵而至的問題擺到了張家界市的管理者的面前。 社區是城市的基石,社區更是黨在城市工作的基礎。要實現張家界的科學跨越發展,城市建設已經成為發展瓶頸,只有抓好社區的黨建,才能建設好社區;只有建設好城市的每一個社區,張家界這個城市也才會像個真正意義上的城市,也才能配得上張家界的風景。在嚴峻的形勢下,市委找到了突破口:改進社區黨建工作方式,創建聯點扶建新形式,加強社區黨建,促進社區建設,推動城市發展,改變城市形象。 2007年,市委正式提出在社區開展第一輪黨建聯點扶建工作,要求該項工作堅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建設世界旅游精品,以創建“和諧、平安、文明”社區為主題,連續三年派駐工作組進駐社區,全面開展以服務居民為核心,以建設“五強” (強基層組織、強社區服務、強城市管理、強市民素質、強工作機制)社區為目標的社區黨建聯點扶建工作,努力把社區黨建聯點扶建打造成建設基層黨建精品、推動科學跨越發展的時代工程,形成“黨建統攬、條塊結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的城市社區工作新格局,走出一條社區基層組織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路子。
(小標題)黨的十七大對城鄉社區建設的要求和張家界城市社區的現狀,決定了社區黨建聯點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與健全工作機制,讓社區的組織更健全,讓社區的管理更有序。 三年前,我市的城市社區還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社區,規劃滯后、基礎薄弱、條件艱苦,建設任務重、工作難度大,嚴重影響了城市形象,阻礙了城市經濟社會發展。 在社區工作者崗位上工作了一輩子的南正社區老書記龔正明對社區辦公用房這樣概括:“看起來沒有好樣子,走起來還要鉆巷子。”那是一棟遠離南正社區核心地帶的私人住宅,不僅對社區群眾的輻射能力差,“下雨天,更是難走人,群眾辦事,工作人員辦公都很不方便。” 按照市委第一輪黨建聯點扶建的統一部署,125家市、區直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作后盾,選派237名干部組成42個工作組,進駐市區全部42個社區,全面開展第一輪社區黨建聯點扶建工作,我市的城市社區開始了黨建聯點扶建之路,張家界的社區也開始進入了第一個快速發展的三年黃金期。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社區的黨組織是帶領社區發展的龍頭,為了適應現代城市建設與管理的需要,張家界市結合實際情況,對城區原有的居委會、行政村進行了區劃調整,并按照“一社區一黨支部(總支)”的要求成立了42個基層社區黨組織,因地制宜建立了12個社區流動黨員支部、離退休干部職工黨員支部、居民樓棟黨員支部,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中的黨組織組建工作,在市城區的各大酒店、旅行社等單位新建了21個黨支部,基本實現了應建盡建,形成了黨的活動和工作全覆蓋。 在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同時,各駐社區工作組會同社區黨支部,建立健全了社區各項工作機制,明確了社區黨建工作責任制,將街道、社區黨的建設成效,作為考核區委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實績的一項重要內容;建立了社區工作者選拔任用機制,實行聘任制和動態跟蹤管理;建立了社區黨建工作協調機制,街道、社區分級建立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協調社區建設重要問題;完善了社區居民自治機制,引導社區居委會健全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制度;落實了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推行了黨員直管、接管、協管、托管、雙管等分類管理措施;建立了社區經費投入保障機制,按照“財政撥付、費隨事轉、社會資助”的原則和公共財政的要求,以保障社區經費需求;完善了社區黨建共駐共建機制,充分調動駐社區單位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
(小標題)城市工作的復雜性和城市市民對社區工作的要求,注定了社區黨建聯點工作的關鍵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加強城市管理,使社區的服務更完善,讓老百姓辦事更方便。 各工作組自進入聯點社區后,始終把加強城市管理和完善社區服務體系作為聯點扶建工作的重點,圍繞把社區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的目標,結合建設世界旅游精品和城市工作需要,重點加強控違治違、環境衛生、市場秩序、安全生產、門前三包等工作,積極推行計劃生育、物業管理、文化衛生、勞動保障、檔案建設等機構職能進社區,遏制了城市攤棚亂搭、私房亂建、垃圾亂堆等現象的發生,實現了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服務關口前置。 為了改善社區的服務條件,通過“市區財政補一些、后盾單位拿一些、駐區單位幫一些、社區自身籌一些”的辦法,積極籌措社區活動場所建設資金2313萬元,新建和購買社區活動場所25個,基本解決了社區黨組織無活動場所的問題。三年來,各后盾單位先后投入資金800多萬元,改造、硬化巷道40多公里,亮化街巷14條,疏通下水道6000多米,修建垃圾回收站22處,清運垃圾60多噸,美化、綠化環境3000多平方米,積極開展了環境衛生、醫療保健、民政優撫、社會保障、文體教育、糾紛調解、治安維護等便民利民服務活動。 永定辦事處沿河社區是與共和國同齡的老社區,2008年12月終于告別了原來上百年的老辦公房,那是一棟三進的老木屋,殘破的地方用水泥磚墻壘砌,木結構和磚瓦結構結合,不倫不類,“木板都被蟲蛀了,隨時都有倒塌的可能。”40來歲的沿河社區黨支部書記張志祥坐在寬敞明亮的新辦公樓里介紹,那是一棟四層的獨立小樓,黨員活動室、社保辦公室,一間間辦公室分工清晰,“現在好了,不用好多人擠在一間屋子里,分開辦公,老百姓也方便辦事。” 張志祥興致勃勃地帶我們看了這棟耗資97萬、建筑面積625平方米的辦公樓,現代化的辦公桌椅、電腦一應俱全,二樓的會議室窗明幾凈,朱紅色古色古香的椅子整整齊齊,橢圓形的會議桌放在鮮花中間,“對面的墻上我們準備放投影儀,方便以后學習文件。”不止會議室,樓上還有社區居民活動室、閱覽室。 通過黨建聯點扶建后盾單位和社區的共同努力,南正社區也有了一個人人羨慕的新家。570平方米的兩層獨棟嶄新辦公樓在人民廣場拔地而起,每一項社區工作都有了專門的辦公室,樓內分工明確,社區居委會、黨員活動室、警務室、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城市管理綜合辦公室、圖書閱覽室等一應俱全。6個社區工作人員包括三名大學生都在有條不紊地工作。電腦配置了十來臺,更是在全市首建社區網站。 為了發揮社區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每個社區都確定了“黨員學習日”,做到定學時、定人員、定師資、積極組織黨員參加教育培訓。積極開展“黨員風采在社區”活動,組織在職黨員進社區參加社區活動,共有5118名在職黨員登記報到,成為義務巡防隊的成員,共同守護自己的家園。他們義務開展治安巡邏、衛生清潔、法律咨詢、結對幫扶等活動。在結對幫扶過程中,設立黨員先鋒崗、責任區1200多個,參加黨員8400余人,聯系困難群眾680戶,充分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小標題)張家界建市時間晚,建設起點低。市民主體是縣城居民和進城農民,由農民到居民、由居民到市民、再到文明市民的艱難歷程決定了黨建聯點扶建的核心是提高市民素質,讓社區更文明,讓社區居民更文明。 為了打造與世界級自然景觀相匹配的城市人文景觀,著力提升城市品味,是張家界進一步加快發展的重要任務,而市民素質是體現城市品味的核心因素。 在三年的黨建聯點扶建工作中,從開展“告別十大陋習,爭做文明市民”集中教育活動,到興辦市民學校,舉辦激情文化廣場,我市通過舉辦培訓班、報告會、座談會等形式,經常組織社區黨員、干部、駐社區黨建幫扶工作組員串街入戶,加強對社區居民的文明素質教育,積極引導廣大市民講文明、樹新風、改陋習,社區居民的市民意識、文明意識、法制意識不斷增強,廣大市民崇尚文明、告別陋習、共促和諧的良好風氣逐漸形成。在第一輪黨建聯點扶建中,不僅在社區開展了“文明社區” 、“文明家庭”、“文明市民”、“文明樓院”、 “衛生街巷” 、“衛生樓棟”等創建評比活動1000多次,參與人員達7萬多人次,各后盾單位還結合單位工作的實際和社區的特點,市委宣傳部、市婦聯、市林業局、市國土局、團市委、市煙草局等在聯點社區分別開展了“學習型社區”、“巾幗文明示范區”、“綠色社區”、“無違法建設社區”、“青年文明小區”、“無假煙銷售社區”等創建活動。42個城市社區中,大部分都由社區居民自發成立了秧歌隊、腰鼓隊、拳術隊、舞蹈隊等群眾團體,利用閑暇時間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永定城區38個社區和后盾單位聯合編排文藝節目,輪流參加“張家界激情文化廣場”社區文藝匯演,為社區居民、廣大游客奉獻了一場場精彩紛呈的文藝演出,有效提升了旅游城市的文化品位。 被湖南省評為2009年“文明社區” 的武陵源區畫卷路社區,處于武陵源核心景區,為了更好地服務游客,5月21日社區又啟動了“2010年社區居民素質教育講座活動”,通過開展公共文明道德實踐活動、志愿者服務等活動,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榮辱觀,大力倡導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大力普及以文明禮儀教育為重點的禮儀常識,提升社區居民文明禮儀素質,提升個體工商業戶文明經營素質,提升外來置業、務工人員文明素質,全面塑造社區文明形象,全力為客人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小標題)建高標準的社區警務室,設置電子監控探頭,實行專職巡防隊與義務巡防隊相結合、定點巡邏與電子監控相配套,建立打防并舉的立體防控網絡體系,為的是讓老百姓更安寧,讓社區更祥和。 社區是居民的家,居家環境安全無虞,居民才能后顧無憂,安心工作和生活。社區黨建聯點扶建始終把加強城市管理作為核心內容來抓,給社區居民帶來了安全感。 “以前我們老兩口出去散步還要輪流去,留下一個人看家,免得被盜,現在好了,終于可以一同出去散步了。”60多歲的周治家老人在燕窩塔社區居住多年,對燕窩塔的社會治安深有感觸。而能聽到這樣的評語,入駐燕窩塔社區的工作組和社區工作人員可沒少費心思。他們綜合摸底之后,迅速將社區劃分為3個安全管理小區,配備5名小區工作人員,設綜治專干1名,選出了6名巷長,24名樓棟院長,還組建了一支10人的社區專職治安巡防隊,并動員社區干部黨員和有能力的低保戶44人組成社區治安群眾義務巡邏隊,參與社區治安管理工作。一張嚴密的社會治安監控網絡逐漸形成。 一盎司的防范勝予一磅的治療,工作組深知未雨綢繆對預防犯罪的重要,他們聯合社區成了三個幫教小組,以強化重點人口的監管教育工作,防控其重新違法犯罪。幫教小組通過走訪調查、思想教育等工作形式,三年來走訪調查幫教對象116人次,為4戶重點幫教對象家庭進行了低保救助,5人重新就業,4人通過幫教改過自新被公安機關撤管。他們還對社區的出租房屋、流動人口進行了3次大清查,對轄區內各重點單位、重點安全防范部位的安全經營、消防隱患進行了2次排查整治。三年來社區通過加強有效防控,減少了各類刑事案件的發生,在全市38個社區兩搶一盜專項整治活動中,共6次獲“零發案”月獎,1次獲發案下降幅度最大月獎,無一起安全事故發生。 與周治家一樣同樣感受著社區變化的還有在西溪坪街道辦事處彭家巷社區任黨支部書記的田小平,“以前我們社區盜竊猖狂,最嚴重的時候一晚上有四家被盜,現在放心多了。幾十年來第一次有了這種感覺。”永定大道是張家界市的主干道,以前的飛車搶奪非常頻繁,干部職工早晚上下班,尤其是婦女老人們,經過永定大道都有些擔憂,“現在治安環境好了,老百姓可以放心走路了。” 也難怪居民會有這樣的感受,黨建聯點扶建以來,在后盾單位的支持下,社區投入了32萬元添置巡防設備,建成高標準的警務室,并在重點地段設置崗亭,還成立了6人的專業巡防隊和50余人的黨員、組長義務巡邏隊,堅持日夜巡邏,重點打擊永定大道飛車搶奪和入室盜竊。截至今年4月,彭家巷社區共有32各月實現零發案。 第一輪黨建聯點扶建中,各個社區都建立了社區警務室,設置治安電子監控探頭3000多個,這種專職治安巡防隊與黨員義務巡防隊相結合,定點巡邏與電子監控相配套、專群結合、打防并舉的立體式治安防控網絡體系在全市42個城市社區已基本形成,社區居民有了安全網的保護,城市的犯罪發案率也在不斷下降。
(小標題)萬涓河流終歸海。在城市社區大規模地開展社區黨建聯點扶建的最終目的只有一個:讓老百姓得實惠。 4月26日晚,投資1. 6億元打造的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張家界魅力湘西國際文化廣場舉行首場演出,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為精彩節目不時歡呼鼓掌。作為劇院的一名保潔員,王菊娥靜靜地站在舞臺的后面,臉上露出欣喜的笑容:“看到全場觀眾那么開心和高興,感到自己付出的勞動很值得。” 王菊娥今年44歲,是武陵源區畫卷路社區的一名普通居民,回憶起魅力湘西大劇院開業那天的情景歷歷在目。王菊娥說,自己沒什么特殊技能,一直在家閑著,魅力湘西大劇院建好后,社區居委會考慮各種情況,推薦安排她到魅力湘西大劇院做保潔員。“在這里上班比較輕松,中餐、晚餐劇院負責,待遇還不錯,感謝社區對我的幫助。” 王菊娥只是張家界市在社區黨建聯點扶建中幫助社區居民解決就業問題的一個個案。在三年的社區黨建聯點扶建過程中,后盾單位和社區黨組織堅持把服務居民作為社區黨建聯點扶建工作的核心,共建立以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為骨干的社區志愿者隊伍52支,成立街道服務中心7個,社區服務站42個,服務網點296個,建立健全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服務到家的社區服務網絡體系。三年來,針對不同社區群體的特點,積極開展環境衛生、醫療保健、民政優撫、社區保障、文體教育、糾紛調解、治安維護、“愛心救助”等便民利民服務活動1400多次,服務居民5萬余人,開發就業崗位950個,安排就業人員10977人次,救助困難戶400余戶,將9000多名廚師特困居民納入了保障范圍。解放社區工作人員主動為117戶居民208名困難群眾申請了低保,每月共發放低保資金42750元;為264名下崗失業人員《優惠證年檢》,通過各種渠道實現再就業352人;開發了公益性崗位62個,幫助“4050”人員就業27人;組織居民參加城市醫療保險1477人。解放社區的樊南珍是農轉非到該社區的搬遷戶,在城區無職無業,家庭十分貧困。南正社區的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將其納入社區低保對象,每月發放100元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并將樊南珍安置在社區清掃員崗位就業,每個月能拿到一份固定的工資。現在,全社區“零就業家庭”徹底清零,退休人員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老有所依。
后記:我市三年的黨建聯點扶建工作得到了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群眾的一致好評,基層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強烈要求,繼續開展社區黨建聯點扶建工作。市委決定,從2010年開始,再次利用兩年的時間,繼續對市城區的42個社區全面派駐工作組,每個社區明確最少一個在職市級和區級領導聯系,要求各社區按照十七大的要求,深入貫徹“五強”目標要求,積極開展“四創建”(在各社區中開展創建“文明社區、和諧社區、生態社區”活動和在相鄰社區中組團創建“社區黨建精品示范區”)活動,切實加強“三支隊伍”(社區工作者隊伍、社區黨員隊伍、社區志愿者隊伍)建設,著力完善“兩大機制”(社區服務機制、社區工作機制),認真落實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全面推進社區黨建聯點扶建工作,持續推進城市社區黨建和社區建設大發展、大提升、大變樣,加快世界旅游精品建設步伐。該市還根據第一輪黨建聯點扶建取得的經驗,把這項工作推廣到各縣的城市社區中同步開展。面前,我市的第二輪黨建聯點扶建工作正在轟轟烈烈地開展之中。
【配照片:1,社區群眾文藝活動(如跳舞、扭秧歌、打太極拳等);2,社區辦公樓對比;3,社區民警巡邏(有警車);4,社區群眾到社區辦事(規范的辦公場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