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內資訊
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導力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更新時間:2017-12-09 12:57:11 來源:yxfuhua.cn 編輯:本站編輯 已被瀏覽
次 查看評論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時代發展的永恒主題。胡錦濤總書記指出,“要把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重點,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完善現代產業體系”。經濟結構涵蓋產業結構、所有制結構、投資結構、消費結構等方面。本文側重我市產業結構進行探討,建議 “十二五”期間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導,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一、我市產業結構體系現狀及問題 經過20余年的發展,我市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基礎差、底子薄、產業結構不合理仍然是當前最大的市情。推進世界旅游精品建設,首當其沖的問題是要解決產業結構不合理這個矛盾。目前,我市的三次產業結構總體情況是:第一產業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由1988年36.71%下降到2009年13.2%;第二產業在20%左右徘徊,工業有所發展,所占比重由1988年13.26%增加到2009年18.44%,建筑業近幾年有所下降,由1993年9.26%下降到2009年4.8%;第三產業所占比重大幅上升,由1988年45.02%增加到2009年63.6%,2009年三次產業比為13.2:23.2:63.6。 (一)第一產業內部結構不優。從我市第一產業行業分布特征來看,農業總產值所占比重達56.21%,其中谷物、糧食等傳統農作物比重高達40%,而具有優勢資源、有較大經濟價值的農作物如蔬菜園藝作物、煙葉、野生植物采集等所占比重僅為10%,林業產值占12.34%,現代畜牧養殖業占0.11%,漁業產值占1.54%,農林牧漁服務業占5.05%,可見我市第一產業內部結構不合理。從第一產業(非農產業)產值的行業經濟結構分布來看,主要集中于農村工業、農村建筑業、農村運輸業、農村批發零售貿易業四大傳統產業部門,現代農村服務業如農村金融、保險業、鄉村旅游業等發展嚴重滯后,在第一產業非農產業產值分布中比重很小。 (二)工業發展嚴重滯后。我市總體上仍處于工業化初始階段,工業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僅為18.4%,不足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企業散、小、弱,產值過億元的企業僅9家。從工業行業結構來看,傳統制造業所占比重高達64.83%,采礦業占20.03%,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占15.17%,現代工業如醫藥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汽車產業、環保生產制造業等所占比重很小,或基本上沒有。這說明了我市現有工業既是在資源優勢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工業結構體系,但又是一種技術含量較低的初加工工業結構體系。從工業企業所有制結構來看,企業資產總額主要以私有企業、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國有企業為主體,而集體企業、股份合作企業、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分別為1.76%、1.49%、1.82%、2.25%,但私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卻遠超過國有企業、集體企業、股份合作企業、有限責任公司在利稅完成總額中的比重,這反映了我市工業企業所有制結構不夠合理。 (三)第三產業“大”而不“強”。我市第三產業比例超過60%,產業結構呈現出高級化特征,但這種高級化是旅游業“一枝獨秀”的虛高。從第三產業內部結構來看,政府相關行政、事業單位所提供盈利性或非盈利性公共服務占第三產業服務總產值的54.88%,與旅游產業直接相關的交通運輸、倉儲、郵電通信服務占24.57%,而與旅游產業直接相關的住宿、餐飲等相關服務所占比重僅為3%左右,批發零售也僅占6.63%。現代服務業所占比重十分低,如房地業及其相關服務業所占比重僅為8.03%,金融業僅占3.31%,處于不發達水平。旅游業總收入雖然相當于GDP的比重達49.33%,但從其產業內部結構來看,主要是交通通訊費用、游覽費用兩大主體部分,分別占17.5%和26.5%。而旅游住宿、餐飲、購物收入所占比重卻呈下降趨勢,尤其是購物收入更是由1989年的26.7%下降到目前的14%左右。現代旅游業的核心指標——娛樂業所占比重低,僅占旅游總收入的5%左右。旅游人均消費水平比國內同類旅游城市低200元左右。 二、我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時代背景 (一)發展處在新的起點,對發展方式轉變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乘勢而上,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一是經濟實力邁上新臺階。2009年全市生產總值突破200億元,人均GDP超過2000美元。預計2010年全市生產總值達230億元,人均GDP達14500元,地方財政收入達2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84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135億元。二是發展速度步入快車道。“十一五”期間全市經濟保持了年均13.5%的增長速度,比“十五”快2.9個百分點,預計“十二五”期間將繼續保持13%左右的增長速度。三是發展潛力巨大。市區到區縣的“一小時交通圈”構成,城市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黔張常、安張衡鐵路、洞桑高速、慈石澧高速等一批重大交通項目將相繼進入預備和實施階段,張花高速、荷花機場擴建工程加快建設,“十二五”期間張家界的交通和區位優勢將更加突顯。產業發展顯現積累效應,新型工業初具雛形,“四個農業”迅速起步,旅游產業轉型升級邁出實質性步伐。總的來看,當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起點,正醞釀著積極變化:一是發展穩定性明顯增強,質量效益大幅提升。二是產業結構趨向高級化,工業和第三產業所占比重不斷增加。三是消費結構快速升級邁向更高形態,住房、汽車、文化等高層次需求快速增長。四是經濟和人口加速向城鎮聚集,城市承載力、吸引力和輻射力全面提升。 (二)發展面臨新的環境,對發展方式轉變提出了新的挑戰。當前,全球經濟整體處在應對危機和后危機接替點,發展環境依然復雜,世界經濟開始呈現一些新趨勢、新特征:一是經濟動力加速向“內”生轉變,全球整體進入“內需型經濟、消費型時代”;二是經濟支撐加速向“實”體回歸,裝備制造業更加高端化,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加速融合趨勢明顯;三是經濟結構加速向“高”端升級,更加突出自主創新投入,更加突出高技術前瞻布局,更加突出知識產權控制和高端人才吸引;四是經濟形態加速向低碳過渡,能源結構由高度依賴石化燃料向低碳型、可再生能源轉變。在此背景下,對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提出了新的挑戰,特別是我們作為西部落后地區,相當長時期內都將面臨保增長、調結構的雙重任務、雙重壓力。 . (三)發展滿足新的期盼,對發展方式轉變提出了新的內容。當前社會需求具有三個方面的明顯特征:一是從生活必需品向耐用消費品升級,二是從私人產品向公共產品需求升級,三是從追求物的發展到追求人的全面發展升級。群眾的期盼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公平正義。其中最核心的問題是收入分配問題,從我市城鄉收入來看,2009年,我市城鄉居民收入絕對差距為8238.5元,且仍有不斷擴大的趨勢。二是社會保障。當前社保方面問題較為突出,如何實現廣覆蓋,真正做到應保盡保還有待探索。三是公共服務均等化。用于公共服務方面的支出比重偏低,主要是就業、社會救助、養老保障等基本民生性服務不足,公共衛生、公共教育、公共文化、科學技術等公共事業性服務不足,公共設施、生態維護、環境保護等公益基礎性服務不足。 三、我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對策建議 (一)堅持產業結構調整為主導,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升級。 第一,加快推進旅游業轉型提質。立足“三個轉變”,調整優化旅游業內部結構,促進張家界旅游品質、旅游附加值及旅游產業帶動性不斷攀升,提高旅游產業縱深度。一是由專注于“景區建設”為重點的思路向“國際高檔旅游服務區”建設為重點轉變。在進一步做好旅游硬件設施維護以及景區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上,以城市建設為突破口,加大“國際高檔旅游服務區”建設力度,提高旅游住宿、餐飲、購物、娛樂休閑收入。二是實現旅游者以“門票費”為主的消費支出向“休閑”旅游消費為主的支出模式的轉變。可以借鑒國內知名旅游度假地廈門、三亞等城市的做法,以旅游酒店的旅游者住宿支出為基準,征收3-5%作為“張家界市城市建設與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專項基金”,以此基金緩解加快城市建設、生態環境保護、人才需求所需要的資金問題。三是實現以“旅游產品”開發為重點的模式向“旅游市場”開發為重點的模式轉變。加強整合,將重點放在開發高檔旅游客源市場上,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 第二,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整合、優化市縣園區產業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園區經濟。加快發展壯大以電力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為主的綠色清潔能源、以植物活性提取為主的綠色生物醫藥、以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為主的綠色旅游食品、以礦物資源精選開發為主的新材料等支柱產業,加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張家界特色的標志性“拳頭產品”。著力培育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產業、節能環保、新興信息產業等5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爭取國家和省重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扶持骨干企業加快發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戰略投資和合作者,打造出一批骨干企業或企業集團。 第三,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圍繞城市和旅游需求,著力發展旅游農業、城市農業、品牌農業和生態農業。打造農業區域優勢,引導城市近郊村鎮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健康養殖、名特優新水果、花卉苗木等高效農業、有機農業。加強農產品產地、質量認證認定,培育一批具有地理標志特征的優質農產品品牌。積極發展農業觀光園和休閑農場,做優做強鄉村旅游。加速農業產業化進程,大力推廣農業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和訂單農業模式,積極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重點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第四,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現代金融業,建立健全現代金融體系,創建湘西北地區金融創新示范區。加快推進現代物流園區建設,大力發展連鎖、專賣、特許、電子商務等新型商業形態,打造武陵山經濟協作區物流集散中心。規范發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服務業,爭創國家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試點城市。大力培育和規范發展會計、審計、資產評估、信息咨詢、經紀代理、人才交流等各類中介咨詢服務業。突出商務會展和休閑娛樂項目建設,推動休閑度假、商務會展、文化娛樂服務業快速成長。提高森保節、國際鄉村音樂節等節會水平,策劃和打造特色化、國際化的會展服務業品牌。立足旅游資源和城市特質,著力發展旅游房地產業。 (二)堅持區域和城鄉協調發展,拓寬經濟發展空間。 第一,提升中心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全面實施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進一步優化城市功能布局和分區,以新城開發為重點帶動舊城改造。圍繞“低碳、生態、宜居、宜游”,大力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引森林入城,引民族文化入城,提高城市品位。加快完善城市路網,全面完成環武陵源景區公路、永定城區繞城公路及張清公路城市段擴改等城市道路新建、改造工程。加快完善城市公共服務功能,配套建設城市供排水、污水垃圾處理、圖書館、博物館等功能設施,大力推進張家界國際會展中心、賀龍體育中心、自然歷史博物苑、綠色體育休閑等項目。全面實施城市環境整治提升和精品亮點工程,推進澧水風貌帶建設,增強城市風貌特色。 第二,統籌推進城鄉發展。建立健全以城帶鄉、城鄉互動、區域協調的體制機制,加速推進新型城鎮化。進一步優化城鎮空間布局,構建具有特色的地方城鎮群。重點加快慈利、桑植以縣城為中心的配套建設,不斷提高縣城的容納空間和發展水平。以常張高速公路、省道、澧水、溇水沿線城鎮擴容提質為重點,統籌推進示范鎮、中心鎮、小集鎮建設,大力推進農村水、電、能源、路及通信、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加快形成合理的市域城鎮體系架構。 第三,加大扶貧開發力度。繼續探索扶貧開發與投入的新模式和新機制,實行開發式扶貧與救助式賑濟相結合、整村推進和聯片開發相結合、扶貧開發和新農村建設相結合。繼續以桑植縣為主戰場,以產業開發為重點,全面推進整村扶貧工作。實施農民工就業幫扶工程,拓寬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渠道。加強新農村示范村片建設,充分發揮新農村建設引領作用。 (三)堅持“三駕馬車”協同拉動,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第一,調整優化投資結構。實行投資重點的戰略性轉變,把產業投資特別是工業投資作為重中之重,增加工業和高新技術投資占全社會投資的比重。以加大政府對工業特別是科技型產業的投入為引導,推動社會資本加大工業投入,為興工富市提供堅實支撐。加強對“三農”、生態環境、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等薄弱環節的投資,促進協調發展。按照“管好政府投資、放開企業投資”的原則,全面加強對政府投資的制度化管理。認真落實各項鼓勵政策,全面激發民間投資積極性。 第二,努力擴大消費需求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通過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最低工資標準等手段,不斷增加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消費能力。合理引導城市中高收入階層由保障型需要向質量型需求轉變,不斷擴大住房、汽車、通信、文化娛樂、健身等熱點領域消費,以城市消費帶動全市消費。著力優化消費環境,確保產品質量安全,讓消費者敢于消費。 第三,積極鼓勵擴大外貿出口。進一步落實穩定出口的各項政策,協調解決外貿企業經營中的困難和問題。在穩定傳統商品出口的同時,重點支持高新技術產品和張家界特色的農產品出口。大力發展加工貿易和服務外包,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對外投資經營。 (四)堅持改善和保障民生,實現發展成果全民共享。 第一,加快實施民生工程建設。按照與財力匹配的原則,逐年增加政府投入比重,爭取新增財政收入的相當一部分集中用于解決民生問題。通過增量的調整,帶動存量的擴張,推動建立民生投入增長的長效機制。充分利用當前國家擴大內需的有利機遇,重點圍繞文教衛體、民政社保、安全體系、社會保障、生態環保等領域,集中資金、集中資源,加快建設一批標志性的重大基礎設施、公益工程和服務平臺,切實提高城鄉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 第二,更加重視生態環境保護。扎實推進森林城市、園林城市、環保模范城市、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綠色小區、綠色企業、綠色學校等創建活動,全面提升城市綠化水平,創建綠色低碳宜居城市。嚴格保護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和其他自然生態資源,全面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有效控制農村面源污染。大力推廣使用清潔能源,全面執行建筑節能標準,不斷戒除“一次性”消費用品。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完善重點工業污染源、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監控體系,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和落后工藝項目,全面實現節能減排預期目標。 第三,加快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創新。當前的重點是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建立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加快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同時,加快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開展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建立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加快探索和建立新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體制機制。 (五)堅持優化發展環境,努力提升發展軟實力。 第一,進一步加強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市,規范權力運行,推行陽光政務,深入開展普法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積極創新和完善民主制度,進一步擴大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參政議政渠道,尊重民意,廣集民智,促進發展。認真貫徹黨的民族、宗教、僑務和對臺政策,進一步發揮工青婦和基層組織的陣地作用,廣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扎實推進“文明張家界”建設。 第二,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堅持以體制機制創新,破解發展融資瓶頸、改善投資和建設環境、規范市場秩序。圍繞民間投資、文化產業等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加快建立市場主導型機制,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切實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建立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推進依法行政和行政問責制,持之以恒地為各類市場主體搞好服務。積極創建張家界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創造在全國具有示范帶動效應的旅游發展“張家界模式”。 第三,進一步營造人文誠信環境。積極開展文明公民、誠信社會創建活動,逐步建立制度健全、覆蓋廣泛、監督有力的社會信用體系,形成文明誠信、納百家之長、容多方創業的良好人文環境。努力把人文環境打造成為張家界的品牌和優勢,推動經濟社會科學跨越發展。 |
免責聲明:除來源有署名為特定的作者稿件外,本文為張家界旅游網編輯或轉載稿件,內容與相關報社等媒體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推薦信息
- 熱門信息
-
- 田家老院子 [12934]
- 張家界一中高考成績創新高 [5444]
- 關于安張衡鐵路(西安廈門鐵路湖南段)立項勘察的建議 [4665]
- 桑植一中高考再創佳績 [4305]
- 方言劇《故事三下鍋》爆紅 [3866]
- 桑植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765]
- 鸕鶿灣大橋將于今日通車 [2229]
- 雙目失明的湘西11歲“小宋祖英”誓與死神頑強抗爭 [2228]
- 張家界軍分區領導班子調整 [1675]
- “5A戶外”在新起點上邁步 [1457]